【心理健康指导】,从概念入手
2023/7/27

 “心理是大脑的机能,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”这是“心理”的定义,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。这是一个考题,是【心理健康指导】的第一个考题。但围绕这个考题的,不仅是这个概念的定义,还是东西方对“心”“理”的不同解释或定义。

在中国文化的语境里,心理是不同的。倒过来讲,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中说“理,治玉也。”讲到这个“理”,无论是“天理”、“地理”、“道理”、“物理”还是“心理”,都类似于一个“治玉”的过程,都有一个实体的“表里精粗”。心本身——心的全体大用,天的本来——自然天道,物——器物形色,都有它实质的本体规定,也都有它的外在表现。外在表现出来的那个可以观察、可以依循的“纹理” 是一个可以“按图索骥”进行实体探索的路线图。而它的实体——“心”却不是西方心理学的概念那么简单。


西方心理学把心理定义于“大脑的机能”,而这个“大脑的机能”只是中国“心”的概念中的“意”的功能。除此之外还有眼耳鼻舌身。禅宗《五灯会元》说:“在胎为身,处世为人。在眼曰见,在耳曰闻,在鼻辩香,在口谈论,在手执捉,在足运奔。”指的是心的功能。

百姓常说你要用心听、用心看。心怎么听?心怎么看?那得知道心是哪个,然后才能指挥或辨识,对吧。所以,这个“心”和它的理,跟西方的“心理”是不同的。

在什么语境下、什么语言模式下的人,就需要用什么样的语言模式对待才能有效沟通。所以,我们面对的是中国人,就需要我们掌握中文语境下的心理学概念与其使用的要求。

中国文化里对心的工作的文章或书籍不少,当下可用的是《大学》——心量广大的学问,就是一个怎样对待心、使用心的文章。课程中,马宏伟老师以《大学》的“三纲领八条目”结合心理学的应用做了细致讲解:

大学之道——(获得)心量广大(能力)的学问,表现在三个方面:在明明德、在亲民、在止于善。

01.

明明德

明明德可理解为彰明人的光明本性,也就是承认了人的本性有可能会因因缘、条件的影响而表现出或善或恶的事件。我们选择那个“光明的”,并将之强化、巩固、扩大,就是不断扩大好的区域。这里包含了一个“主观能动性的选择”,也就着眼于心的广大,着手于对心的功能和使用的“选择”。这跟《中庸》里提到的“舜好问而好察迩言,隐恶扬善”相似。现象中有善有恶,着眼于善的宣扬、弘扬,对某些不好的“恶”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,但是不必去宣扬对恶的处理。这就是明明德的大概意思了——选择本性中的光明的部分加以弘扬,扩大善果及其影响,好的区域面积越来越大,心理的光明之处也就越来越大,对光明的强调,或对恶的控制,是对心灵中正反两极都有关注、但对待不同,这恐怕也是“执其两端,用其中于民”的意思吧。


这里包含着一个咨询师对待来访者的态度,或者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——看优点、强化优点、放大优点,将其引导到被赞赏的优点区域,加以关注并强化,成为他们可以内化的正能量。优点多了,缺点自然就少了。

还包含着一个“关系”的话题——母婴关系——最初的母亲与婴儿的关系,母亲对待婴儿的态度,会成为婴儿不断感受、体验、内化并形成印象的刺激源,也会成为婴儿成长过程中唯一依循的行为依据,因为他跟妈妈互动中学会的,就只有妈妈对他的反映。婴儿会把这个互动模式转移应用到别人身上,或被肯定赞赏,或被拒绝受挫。被肯定赞赏的,就让他增加了再次使用的动力支撑。而老师对学生、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好的关系的建立和推动,也同样会提升并巩固其人格的强度和力量。


02.

亲民

亲民,可以解释为亲近百姓、与百姓打成一片,这是行为层面的解释。相对于心灵的修行而言,它更侧重于“新”:世界是刹那变化的,心灵对世界的感知也便是刹那变化的;我们自己的心灵中的想法、感受、体验、认识也是刹那变化的。这个变化的,便是“新”的,与以往不同的,带有新生命、新力量、新状态、新形式、新关系等诸多发展的力量。所以,“亲民”便含有了“亲生命的个体”、永远处于变化的“亲”之中,意味着你的心灵的感知是时刻变化的,意味着你的心永远是活的、流动的,不是停滞的,这是心的本来面目。


03.

止于至善

止于至善,它可以是把“至善”作为最高境界来追求,也可以保持住那个“至善”的境界不退转。这个“善”不是善恶相比较的评价层面的善恶,而是去除了比较、评价之后的“绝对之善”,与道人常念的“善哉善哉”意义相同,是强调单一、独立、绝对的“善”,没有与之相对的恶,而是纯善。这个“善”就不是评价性的善了,而是一种“好呀好呀”的赞叹。那么它赞叹的是什么呢?应该是赞叹这个心的功能强大、变化万千、奥妙无穷,赞叹这个心“不生不灭、不垢不净、不增不减”、“本不动摇”与“能生万法”。所以,此时的“止于至善”应该是保持住那个不生不灭、能生万法的灵活多变生生不息的无穷力量。也是不随环境而变,不随关系而变,不随情境而变。像镜子的功能一样,胡来胡现,汉来汉现,胡汉一走,尽皆不显。时刻保持住这个功能的本色便是“止于至善”了吧。